妙懂APP是央视三次推荐,全国4000+名校使用,累计用户超1000w的
课程具体介绍大家可以蹲我8月3日(周日)的文章。直播时间在8月4日(周一)中午12点,大家点好预约!
有的是二胎家庭忙不过来,权衡利弊后,决定退回家庭,专心照顾孩子,顾好大后方;
还有的,算了一笔账,觉得自己攒的钱差不多够花了,就早早退休,打算好好享受生活。
她们中的很多人,一开始确实因为提前实现时间自由、行动自由、爱好自由,活成了朋友圈里大家羡慕的样子。
、家里老人需要照顾等情况的出现,让那些原本美好的退休躺平计划,变得异常脆弱。
就像电视剧《凡人歌》里演的,沈琳一开始也是月入两万的总监,后来她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工作,偏偏又赶上丈夫失业,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,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,她不得不再次面对职场的挑战和竞争。
我在网上看到一些真实案例,有人存够300万提前退休,结果家人一场病就掏空了积蓄,再加上孩子留学的学费、房子的月供,样样都需要花钱,最后无奈重新回来打工。
有人提前退休后,陷入无所事事的空虚感,身材失控,心情打折,莫名感到孤独和抑郁,开始后悔提前离开职场。
从退场到“重返职场”,看似简单的转变,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中年人的无奈和心酸。
一份是,高考毕业生的报复性消费账单。每年这个时候,都有一波孩子为上大学做准备,要买最新款的手机电脑,要做发型、买新衣服,有的还要割双眼皮、做近视眼手术,一个假期下来,几万块钱就没了。
另一份账单,是2025年高校学费变化。从网传的图片来看,很多大学学费都上涨了,涨幅在500-20000元/年不等。这学费涨的,把家长们的心都k8凯发官网揪起来了。
国内0-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,是53.8万;大学四年的平均养育成本是14.2万,供完孩子读大学,大概要花费68万。
这仅仅是一个平均数据,实际上,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,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。
曾经很多人以为,备足100来万就能覆盖孩子的全部教育支出,现在才发现,这想法过于天真了。
兴趣班、补习班、学费跳涨……这些变动太大了,孩子教育就像一个无底洞,无论投入多少钱,都感觉填不满。
老人年纪大了,身体容易出现问题,需要经常去医院检查、吃药。孩子还小,抵抗力弱,也容易生病,中年人就成了全家的顶梁柱和医疗费的最后防线。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中年人的健康不仅关乎自己,更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,一旦生病或遭遇意外,全家生活就会陷入困境。
有时候,明明不需要一样东西,但因为商家的促销、广告的诱惑,就忍不住买了下来。
既然生活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性,那在消费降级时代,我们中年人该怎么做,才能让自己家庭的财富不缩水,并实现持续增长?
我自己是准备两张卡,一张卡放家里的主要收入,我叫它a卡,另一张卡主要用作家庭支出,叫做b卡。我会把所有的支出,比如还信用卡、某宝消费都绑定在支出卡上。
我们不需要知道每天的每笔支出,但是要对自己的收入和结余,做一个年度计划。
比如一个月赚1万,目标是省3000,那就把要支出的7000打到b卡里,核心是控制支出的总额。
记大账不是假努力,而是从银行流水里分析,每个季度看看自己把大钱花在哪里,也别小看小支出,小支出有可能积少成多。
比如每天买一杯星巴克,和每天买一杯蜜雪冰城柠檬水,虽然一次只差二十来块,但一年下来,差的还是挺多的。
他说最应该给孩子留的,是你把自己的身体养好,以后别生大病,要不然等孩子奋斗事业的时候,你万一病了,你说孩子是顾你还是顾工作?
人到中年,让自己拥有一个好身体,就是给孩子存钱。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不要等到生病了,才后悔没有好好照顾自己。
消费降级时代,教育方面可能也得理性消费,比如减少高价兴趣班投入,不是所有的兴趣班都适合孩子,也不是越贵就越好,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,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兴趣班。
另外,孩子的教育规划也要跟自己的家庭情况相匹配,不要觉得孩子不能出国读书或者不能上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,就对不起孩子。
总之,真正的消费降级不是什么都不买,什么都不花,捂着钱袋子过苦日子,而是该省省,该花花,把钱花在刀刃上,而不是刀背上。